养老保险产品是唯一可以提供超长期限、保底收益的养老金融产品。
在老龄化趋势下,养老金融的巨大发展空间已成市场共识,各大金融机构均对这一市场摩拳擦掌。其中,作为对第三支柱涉足较早的保险业,如何在竞争中立足?
在近日举办的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某寿险董事长潘艳红认为,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或储蓄类产品,保险业在构建“积累养老财富、抵御长寿风险、建设产服生态”方面,具有自身独特价值。
养老金融市场空间巨大
潘艳红认为,老龄化趋势下,我国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一方面,目前我国养老体系仍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但替代率水平持续下降。潘艳红表示,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由2001年的70%以上下降至当前的40%左右。世界银行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应不低于70%,而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年,我国预计会有8万亿~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有待补充,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市场养老需求持续增长。改革开放后最先享受经济发展红利的人群逐步迈入老年阶段,央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调查显示,户主年龄56~64岁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最高,其次为46~55岁,这部分群体有较强养老资产储备需求。但他们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仅有20%,且以短期银行存款和理财为主,专业养老金融市场无疑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家庭户均人口仅为2.62人,较2010年减少0.48人。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正在转变,对社会化、市场化养老服务接受度持续提升。加上中产阶层对养老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普惠养老供给之间的落差,进一步打开了市场化养老服务的市场空间。
在这样的形势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建设正步入快车道: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2021年国家层面关于第三支柱建设的顶层设计出台;另一方面银保监会也积极推动,加快保险业探索试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在试点基础上扩面,个人养老金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保险业三大独特价值
老龄化的趋势以及发展第三支柱的政策红利下,保险业的各类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业的养老目标基金、商业银行理财子的养老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纷至沓来。在产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的同时,跨行业的竞争也愈加显现。其中,涉足养老第三支柱较早的保险业有何优势?
潘艳红表示,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或储蓄类产品,保险业在构建“积累养老财富、抵御长寿风险、建设产服生态”方面,具有自身独特价值。
她分析称,首先,从行业的经营特性来说,保险业依托生命表等专业精算技术,通过科学、精准、合理的养老金统筹和规划,在抵御长寿风险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基于保险业大数据制定的生命表,是行业精准覆盖长寿风险的技术基础。目前行业正在使用的第三套生命表,基于3.4亿张保单、185万条赔案数据,覆盖了1.8亿人口数据,为行业承担长寿风险保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这是保险业服务于养老金融方面有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独特优势。
潘艳红称,资管新规实施后,养老保险产品是唯一可以提供超长期限、保底收益的养老金融产品。之所以会有这方面特点,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业强监管的制度设计。国内很早就建立了以偿付能力为主线、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作托底的审慎监管制度,使保险产品长期的保证收益和可预期的合理收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和加持,这些特点都是其他净值型金融产品不具备的。
其次,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保险业在长期资金的投资方面,也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负债特性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较好平衡久期、流动性、收益、风险等多重目标要求,实现穿越周期,平滑市场波动,获取稳定的养老财富增值的目的。2013~2021年8年间,4家上市险企年均综合投资回报率达到5.59%。稳定的、可持续的收益是保险投资的特点,也是和养老金投资最契合的特质。
再次,从主业的保障功能来说,保险业与健康养老产业有着天然的契合。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保险消费者的需求正从单纯的保险产品升级为包括财富管理、健康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将长期资金优势与康养生态圈布局相结合,保险业在打造康养产服生态体系方面正显示出特有的综合价值。
从保险业资金的资产特性来看,与康养产业对社会资本的需求特性高度契合。“养老健康产业建设投入资金体量大、投入期间长、回报周期也比较滞后,绝大部分社会资本难以承受。而寿险业投资资金长久期、回报要求稳定的特性,与养老产业天然契合,可长期、持续、稳定地参与康养产业发展,可以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和客户来源,扶持产业度过最初的三到五年能力建设的爬坡期。”潘艳红说。(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343915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